處于轉型期的塞力醫療,不僅訴訟纏身,還遭遇了回款難題。
6月21日,塞力醫療公告披露,截至目前,公司及子公司涉及的訴訟多達27起,近12個月內累計新增涉案金額為1.85億元,占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絕對值的11.81%。
除涉及多起訴訟外,塞力醫療還因盈轉虧、應收賬款高企收到上交所監管工作函。
深陷轉型陣痛期 凈利潤連降后盈轉虧
自2017年年報中提及SPD業務以來,塞力醫療便開始了漫長的轉型之旅。塞力醫療對SPD的解釋為,SPD是IVD集約化業務的迭代升級版,覆蓋醫院多種采購需求,整合涵蓋了藥品、體外診斷、高低值耗材等醫用產品集約化服務。
盡管轉型已經四年時間,但總體而言,塞力醫療目前仍處于轉型的陣痛期當中。在2021年年報中,塞力醫療也坦承認為,公司正處于從醫用耗材集約化運營商向智慧醫療醫療服務商轉型期,尚需大量資金支撐整體戰略發展。
數據顯示,2019年至2021年,塞力醫療營收分別為18.31億元、21.25億元、26億元,盡管仍保持增長態勢,但增速明顯放緩,由2019年的38.95%降至2021年22.3%。分別實現凈利潤1.1億元、5756.16萬元、-4950.57萬元,凈利潤持續下滑甚至出現較大虧損。
對于凈利潤盈轉虧的原因,塞力醫療表示,主要原因之一就是SPD業務投入增大,疫情影響醫院收入規模及公司回款速度,導致資金成本上升。
此外,盡管近年來集約化SPD業務營收規模增長迅猛,但截至2021年,集約化SPD業務營收為6.93億元,占其總營收比例僅約四分之一。
2021年度,塞力醫療IVD業務的毛利率為24.83%,而SPD業務毛利率遠低于IVD業務,僅有10.41%,且較2020年減少0.94%。
塞力醫療向和訊財經解釋,2021年SPD業務毛利率略有下降的原因,主要系“客戶北京某醫院新增的SPD-高低值業務屬于北京某醫院新增子項目,因原有項目毛利率較高,新增SPD-高低值項目協商按照較低毛利率實現銷售”。
應收賬款高企遭監管關注 曾掛牌轉讓應收賬款債權
5月13日,塞力醫療收到上交所關于2021年年度報告的信息披露監管工作函,上交所重點關注了凈利潤首虧、SPD業務毛利率下滑、應收賬款高企等問題。
年報顯示,截至報告期末,塞力醫療應收賬款余額為17.52億元,應收票據6872.9萬元,二者合計為18.21億元,占營業收入的比例高達70.04%。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中,潤達醫療(603108)的應收賬款及應收票據占營業收入比例為46.36%,合富中國該數值為50.54%,均遠低于塞力醫療。
今年一季度,塞力醫療應收賬款及應收票據合計金額進一步上升至19.37億元。
周轉效率方面,塞力醫療應收賬款周轉天數為242.24天,應收賬款周轉率為1.49;潤達醫療應收賬款周轉天數為146.11天,應收賬款周轉率為2.46,;合富中國則分別為175.27天、2.05,均優于塞力醫療。
對此,上交所要求塞力醫療結合業務結構、銷售模式等方面,說明公司應收款項銷售占比高、周轉效率低,且與同行業公司存在較大差異的主要原因。
對于應收賬款及應收票據占營收比例高于同行,塞力醫療解釋了兩點原因。其一,公司客戶主要在華中地區,客戶整體支付能力不及東部等經濟發達地區,且疫情進一步影響了公司的應收賬款回款速度;其二,公司更名后醫院需辦理付款單位更名審批,導致公司應收賬款整體回款期延長。
和訊財經注意到,去年12月18日,塞力醫療曾將徐州市中心醫院、徐州市中醫院以及武漢科技大學附屬天佑億元合計8367.02萬元應收賬款公開掛牌轉讓。當月底,上述應收賬款以7964.1萬元價格折價轉讓給泉溪資管。
值得注意的是,塞力醫療還因無法收回應收賬款起訴相關醫院客戶。公告顯示,塞力醫療及子公司向青島市婦女兒童醫院供應試劑、耗材及相關設備,因其未支付貨款塞力醫療提起訴訟。
對于如何在疫情影響下收回應收賬款,塞力醫療表示,“后續將持續加強應收賬款管理,加大賬款催收力度,建立應收賬款回款跟蹤機制,并加大應收賬款責任制實施力度,加大收款工作方面的績效考評指標權重,保障應收賬款的結構合理,減少資金占用,全面強化應收賬款回款工作,有效控制壞賬的發生。”
上市6年 股價屢創新低
塞力醫療于2016年10月上市,當年11月,塞力醫療股價便達到歷史最高點47.83元。隨后,塞力醫療股價一路下跌,至2021年9月30日,塞力醫療股價創下歷史新低,僅10.65元。
今年以來,塞力醫療股價仍在低位徘徊。6月21日,塞力醫療收于13.68元,總市值約29億元。